當前位置:無菌車間>新聞動態(tài)>行業(yè)動態(tài)
文章出處:行業(yè)動態(tài) 網站編輯: 冠石凈化 閱讀量: 發(fā)表時間:2020-11-10 10:46:29
人們利用植物 組織培養(yǎng)技術快速獲取優(yōu)良植物株系、培育作物新品種等方面,那么如何利用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技術再生植株呢?如何鑒定與避免與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苗的污染,在此,小編總結了有關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技術的七大方面,帶你領略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技術的方方面面。
第一部分 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的概念
(廣義)又叫離體培養(yǎng),指從植物體分離出符合需要的組織.器官或細胞,原生質體等,通過無菌操作,在人工控制條件下進行培養(yǎng)以獲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產具有經濟價值的其他產品的技術。
(狹義)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組織,如形成層.薄壁組織.葉肉組織.胚乳等進行培養(yǎng)獲得再生植株,也指在培養(yǎng)過程中從各器官上產生愈傷組織的培養(yǎng),愈傷組織再經過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。
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基礎理論
1、植物細胞全能性
植物細胞全能性(totipotency)是組織培養(yǎng)的理論基礎。一個生活的植物細胞,只要有完整的膜系統(tǒng)和細胞核 ,它就會有一整套發(fā)育成一個完整植株的遺傳基礎,在一個適當的條件下可以通過分裂、分化再生成一個完整植株,這就是所謂的細胞全能性。但是在自然狀態(tài)下,由于細胞在植物體內所處位置及生理條件的不同,它的分化受到各方面的調控,致使其所具有的遺傳信息不能全部表達出來,所以只能形成某種特化細胞,構成植物體的一種組織或一個器官的一部分。由此可以說明條件是十分重要的,或者說是關鍵的,只要條件合適,細胞潛在的遺傳能力就會表現出來。植物組織和細胞培養(yǎng)技術就是以細胞全能性作為理論依據,用人為的方法創(chuàng)造出一個適合于生長的理想條件,使細胞的全能性得以發(fā)揮。
從理論上講,只要是一個生活的細胞,都有再生出一個完整植株的潛力,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簡單。就目前所知,細胞的再生潛力與其分化程度呈負相關,就是說細胞分化程度越高其再生能力越低,但也有人認為細胞的再生能力與其分化程度無關,只是人們現在還沒能完全掌握細胞分化的機制。雖然還沒有完全從理論上揭示其原因,但事實是越老的細胞,其基因的表達就越受到嚴格的制約,或者說喪失功能或不表現功能的基因越多,所以應盡量選取幼嫩的植物組織作為培養(yǎng)的實驗材料。同時,還應該考慮到,一定的基因型或外植體的再生能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,在不同培養(yǎng)條件下,同一基因型或外植體的表現不同,高度分化的細胞或組織只要條件合適,也有產生再生植株的可能,這種可能性能否變成現實,還有待于人們繼續(xù)努力。
2、細胞分化、脫分化與再分化
(Cell differentiation,didifferentiation and ridifferentiation)
一粒成熟的種子含有一個小小的胚,也可以叫做胚胎。構成胚胎的所有細胞幾乎都保持著未分化的狀態(tài)和旺盛的細胞分裂能力,其細胞質濃稠,細胞核較大,細胞與細胞之間沒有很大差異,這些細胞都可以叫做胚性細胞,或叫分生性細胞或未分化細胞。在適宜的條件下,隨著種子的萌發(fā),構成胚胎的所有細胞即開始分裂活動,增加細胞數目。隨著時間的進行細胞的命運發(fā)生不同變化,形態(tài)和功能也發(fā)生變化,有的形成了葉子的細胞,有的形成了根的細胞,有的形成莖的細胞,有的仍保持分裂能力,有的則逐漸失去分裂能力,細胞的這種在形態(tài)結構和功能上發(fā)生永久性(不可逆轉性)適度變化的過程叫做分化。分化主要是由細胞內的基因決定的,也就是說分化是基因在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差次表達的結果。分化的結果導致細胞分裂能力的喪失,伴隨的是細胞的分化、成熟與組織的形成,是植物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實和種子的形成,是一個成熟植物體的出現。在正常的自然狀態(tài)下,這些已經分化的細胞不會再恢復分裂能力重新開始細胞分裂,直到植物體死亡為止。
當把一個已經失去了分裂能力,處于分化成熟和分裂靜止狀態(tài)的細胞置于特定的增殖培養(yǎng)基上時,它首先發(fā)生的變化是回復到分生性狀態(tài),這一狀態(tài)包括由溶酶體的活動而將失去功能的細胞質組分降解,并產生新的細胞質組分(即細胞器的破壞與重建),同時細胞內酶的種類與活性發(fā)生改變,蛋白質合成和細胞代謝過程也發(fā)生改變,最后引起基因表達的改變,細胞的性質和狀態(tài)發(fā)生了扭轉,可以說是返老還童。由失去分裂能力的細胞回復到分生性狀態(tài)并進行分裂,形成無分化的細胞團即愈傷組織的現象(或者說是過程)稱為“脫分化”(dedifferentiation)。經過脫分化的細胞如果條件合適,就可以長久保持旺盛的分裂狀態(tài)而不發(fā)生分化。由無分化的愈傷組織的細胞再轉變成為具有一定結構,執(zhí)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細胞團和組織,構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或植物器官的現象(或過程),叫做“再分化”(redifferentiation)。一個已分化細胞要表達出其全能性,就要經過脫分化和再分化的過程,這就是植物組織和細胞培養(yǎng)所要達到的目的。設計培養(yǎng)基和創(chuàng)造合適培養(yǎng)條件的主要原則就是如何促使植物組織和細胞完成脫分化和再分化,培養(yǎng)的主要工作就是設計和篩選培養(yǎng)基,探討和建立合適的培養(yǎng)條件。
植物激素在調節(jié)細胞脫分化和再分化中起到主要作用。植物對激素的反應十分敏感,培養(yǎng)基中生長素類和細胞分裂素類的種類、相對比例和絕對量都能直接影響到細胞脫分化和再分化的過程,組培中常常是通過調節(jié)激素的種類、濃度和相對比例來達到調節(jié)脫分化和再分化的目的。
3、器官發(fā)生和胚狀體發(fā)生(organogenesis and embryogensis)
培養(yǎng)的植物組織與細胞再經過脫分化和再分化再生出新的植物體過程中,特別是再分化時,可經過兩條途徑,一是由愈傷組織的部分細胞先分化產生芽(或根),再在另一種培養(yǎng)基上產生根(或芽),形成一個完整的植株,因為芽和根都是植物體的器官,所以這一過程叫器官發(fā)生途徑。另一個是在愈傷組織中產生出一些與種子中的胚相似的結構,即同時形成一個有苗端和根端的兩極性結構,然后再在另一種培養(yǎng)基上同時發(fā)展成帶根苗,由于這一過程與種子中胚的形成和種子萌發(fā)時形成幼苗的過程相似,所以叫做胚狀體發(fā)生或無性胚胎發(fā)生。組培條件下,植物再生是走器官發(fā)生途徑還是走胚狀體途徑,隨植物不同而不同,也隨培養(yǎng)基的不同而變化,有時甚至同一種植物在同一條件下,即存在體細胞胚胎發(fā)生途徑,也存在器官發(fā)生發(fā)生途徑,這都是自然現象,是正常的,只是兩種發(fā)育途徑的頻率隨著基因型不同和培養(yǎng)條件的改變而差異顯著。
第二部分 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培養(yǎng)基成分組成
化學合成培養(yǎng)基大致由6種成分組成:
(1)糖類,
(2)多種無機鹽類,
(3)微量元素,
(4)氨基酸、酰胺、嘌呤:
(5)維生素;生長素。
此外,有些培養(yǎng)基還可添加天然的汁液,如椰子汁、酵母提取液、水解酪蛋白、麥芽浸出液等,培養(yǎng)基中如加入0.5~1%的瓊脂即為靜止培養(yǎng)的固體培養(yǎng)基,否則為懸浮培養(yǎng)的液體培養(yǎng)基。不同植物材料常需要改變配方,如維持生長和誘導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培養(yǎng)基配方就不同,因此配方的種類很多,目前以Ms (Murashige and Skoog)培養(yǎng)基配方為最常用的一種基本培養(yǎng)基,它利于一般植物組織和細胞的快速生長。
在進行組織培養(yǎng)研究時應根據研究目的和培養(yǎng)植物的種類來確定培養(yǎng)基的組成,除營養(yǎng)、誘導作用外還應當注意離子平衡和毒性問題,如水一般都采用重蒸餾水,無機鹽類一般都需用化學純的藥品, pH值可用1N KoH(或NaOH)溶液和2N HCI調整。有時可以用普通藥品代替,但須注意這些藥品不僅應有營養(yǎng)價值,還須無毒。如果在工業(yè)上使用大缸深層培養(yǎng)細胞或組織生產有效成分和生物制品、應用培養(yǎng)基的量將要以噸位計量時,則采用什么代用品較為經濟實用更應慎重考慮。
第三部分 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的培養(yǎng)條件
(一)溫度: 對大多數植物組織20~28℃即可滿足生長所需,其中26~27℃最適合。
(二)光: 組織培養(yǎng)通常在散射光線下進行。光的影響可導致不同的結果。有些植物組織在暗處生長較好,而另一些植物組織在光亮處生長較好,但由愈傷組織分化成器官時,則每日必須要有一定時間的光照才能形成芽和根。有些次生物質的形成,光是決定三因素。
(三)滲透壓: 滲透壓對植物組織的生長和分化很有關系。在培養(yǎng)基中添加食鹽、蔗糖、甘露醇和乙二醇等物質可以調整滲透壓。通常1~2個大氣壓可促進植物組織生長,2個大氣壓以上時,出現生長障礙,6個大氣壓時植物組織即無法生存。
(四)酸堿度: 一般植物組織生長的最適宜pH為5~6.5。在培養(yǎng)過程中pH可發(fā)生變化,加進磷酸氫鹽或二氫鹽,可起穩(wěn)定作用。
(五)通氣: 懸浮培養(yǎng)中細胞的旺盛生長必須有良好的通氣條件。小量懸浮培養(yǎng)時巨常轉動或振蕩,可起通氣和攪拌作用。大量培養(yǎng)中可采用專門的通氣和攪拌裝置。
第四部分 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材料與方法
從低等的藻類到苔蘚、蕨類、種子植物等高等植物的各類、各部分都可采用作為組織培養(yǎng)的材料,一般裸子植物多采用幼苗、芽、韌皮部細胞,被子植物采用胚、胚乳、子葉、幼苗、莖尖、根、莖、葉、花藥、花粉、子房和胚珠等各個部分。
由于植物在自然條件下,表面常被霉菌和細菌污染,故材料必須進行滅菌處理。一般用漂白粉溶液(1~10%)、次氯酸鈉溶液(0.5~10%)、升汞溶液(0.01%)、乙醇(70%)或過氧化氫(3~10%)等處理后,再用無菌水反復沖洗至凈,然后在無菌室內,將所取的組織迅速培養(yǎng)在固體培養(yǎng)基上。在適宜的條件下,受傷組織切口表面不久即能長出一種脫分化的組織堆塊,稱為愈傷組織(Callus),此種愈傷組織在適當的培養(yǎng)基上經一定時間即能誘導生長成整株植物,因此愈傷組織既可是某種植物代謝產物的來源,又是誘導成株的主要途徑之一。
在適宜的培養(yǎng)條件下,還可使愈傷組織長期傳代生存下去,這種培養(yǎng)稱為繼代培養(yǎng)。但在繼代培養(yǎng)中,不少植物培養(yǎng)的組織或細胞隨著再培養(yǎng)代數的增加,分化能力就逐漸降低甚至喪失,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培養(yǎng)過程中原有母體中存在的、與器官形成有關的特殊物質被逐漸消耗所致,因此可以用激素或改善營養(yǎng)條件使之恢復,也有認為是組織和細胞在長期培養(yǎng)中遺傳往的改變,主要是染色體的變化,出現大量多倍性或非整倍性細胞,這種改變恢復的可能住較小。不同的培養(yǎng)基可以使愈傷組織具有不同的生長速度,結構也可松可緊,利用這些特性可使之分散成為單細胞或很小的細胞團。要形成單細胞培養(yǎng)宜在較高鹽分、高生長素及高水解酪蛋白的培養(yǎng)基中進行,然后移入液體并經攪拌而分散成單細胞。也有用加入一些果膠酶的辦法,但一般來說要得到純一的單細胞是很少的。
在培養(yǎng)藥用植物選材時,還應考慮到所需要的次生物質在植物體中的合成部位,如果選材和培養(yǎng)方法適當,可使原植物內所產主的代謝物通過細胞或組織培養(yǎng)發(fā)生生化轉變而獲得。
通過組織培養(yǎng)可獲得有效成分,但實際上只有大量培養(yǎng)成功才有經濟價值。因此在生產上常采用懸浮培養(yǎng)法來代替含有瓊脂的固體培養(yǎng)基。愈傷組織懸浮培養(yǎng)的生長通常比靜止培養(yǎng)快,這是由于懸浮培養(yǎng)時營養(yǎng)成分可較快地滲入細胞,抑制生長的代謝廢物可較快地除去,同時供氧情況也較好,在進行這種培養(yǎng)時要注意通氣與定期更新營養(yǎng)液,這是保證生長穩(wěn)定,次生物質產量高的關鍵之一。
第五部分 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再生的步驟
一、接種
組織培養(yǎng)的接種是指將滅過菌的材料,在無菌的情況下,切成小塊,放入培養(yǎng)基的過程??蒲?、生產部門的接種工作,多在無菌室或超凈工作臺上進行,中學可制作接種箱,在箱內進行接種。接種的方法步驟如下:
1、在無菌室或接種箱中放好接種時所需要的酒精燈、貯存70%酒精和棉球的廣口瓶、各種鑷子、接種針、解剖刀、手術剪、火柴、培養(yǎng)基等。
2、在無菌室或接種箱內用紫外燈滅菌(無菌室照射20~50分鐘,接種箱照射15分鐘)。
3、放入已滅菌的接種材料(用培養(yǎng)皿盛取)。同時,操作人員用酒精棉球擦手,并對接種工具用酒精燈火焰燒灼。
4、用手術刀片將材料切割成若干片段,并迅速接種入培養(yǎng)基中。接種時,錐形瓶(或試管)應斜向火焰,在酒精燈火焰附近操作。
5、材料接種好后,將錐形瓶瓶口在酒精燈火焰上轉動燒一遍,蓋好瓶蓋,注明材料名稱及接種日期。
材料接種后,應置于26~28℃的培養(yǎng)室中進行培養(yǎng)。
二、植株誘導
本階段是組織培養(yǎng)中最重要的一環(huán)。在培養(yǎng)基中植物激素的作用下,外植體通過三條途徑迅速增殖,這就是側芽增殖、誘導不定芽的形成和誘導胚狀體的形成。
1、側芽增殖
種子植物的每個葉腋中通常都存在著腋芽,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使它生長?,F在知道頂端優(yōu)勢抑制側芽生長,可被外源的細胞分裂素打破,所以在利用側芽增殖這條途徑時,培養(yǎng)基中幾乎都要加入細胞分裂素(有時也加入少量生長素)。由于細胞分裂素的持續(xù)作用,側芽不斷分化和生長,逐漸形成芽叢。如果反復切割和轉移到新的培養(yǎng)基上繼代培養(yǎng),就可在短期內得到大量的芽。 側芽增殖的主要優(yōu)點是能保持遺傳的穩(wěn)定性,因為莖尖的細胞常是均一的二倍體細胞,它不易受培養(yǎng)條件的影響而發(fā)生變異,也易于保持嵌合體的性狀。目前已有近百種植物可以用這種方法進行繁殖,如草毒(Fragaria ananassa Duch.)、蘋果、葡萄(Vitis vinifera L.)、唐菖蒲(Gladiolus gandavensis Houtt.)、非洲菊、月季(Rosa chinensis Jacq.)、甜菜(Beta vulgaris L.)和鳳梨(Ananas comosus(L.) Merr.)等。 關于培養(yǎng)基中加入細胞分裂素的濃度,是0.1~10.0毫克/升,一般為1.0~2.0毫克/升。在幾種細胞分裂素中用的最多的是6-芐基嘌呤,其次是激動素和異戎基腺苷,玉米素用的很少。 除了細胞分裂素之外,在培養(yǎng)基中還經常加入低濃度的生長素以促進腋芽的生長。常用的生長素是萘乙酸、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(濃度為0.1~1.0毫克/升)。
2、不定芽的誘導形成
在自然條件下,很多種植物的器官可以產生不定芽。在培養(yǎng)條件下,由于所需要的外植體很小又加上激素的作用,可以使這種產生不定芽的能力得到極好的發(fā)揮,如秋海棠或非洲紫羅蘭(Saintpaulia ionantha Wendl.)用常規(guī)的葉插法繁殖時,每片葉只能產生幾個到十幾個芽,但用葉切段在培養(yǎng)基中可產生成千上萬個芽。在培養(yǎng)條件下,還能使自然條件下不產生不定芽的器官形成不定芽,如卷心菜(Brassica oleracea L.var.capi-tata L.)和番茄(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.)的葉、菊花[Dendranthema morifolium(Ram.) Tzvel.]的花和葉片、百合(Lilium brownii F.E.Br.var.viridulum Baker)和水仙的鱗片以及萱草(Hemerocallis fulva L.)的花莖等。 在誘導外植體形成不定芽時,一般使用細胞分裂素高于生長素比值的激素配比,少數情況下也采用二者比值接近1的配比。常用的細胞分裂素是6-芐基嘌呤,激動素和玉米素,濃度范圍一般在0.1~10.0毫克/升。生長素是萘乙酸、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,其濃度范圍與細胞分裂素相同。為了使外植體形成不定芽,外源激素的供應只是一個方面,器官分化的性質還要決定于內源激素的狀況。因此,對于不同的植物,使用的激素種類和濃度常有較大的變化。在具體操作時,應參考已有資料或相近種類的已有結果,以確定適當的濃度和配比。
3、胚狀體的誘導形成
在自然界只有少數植物可以由珠心產生胚狀體。在培養(yǎng)條件下,現在已有30多個科的150多種植物可以產生胚狀體。在誘導胚狀體的形成時,其外植體一般取自胚、分生組織或生殖器官。為了獲得胚狀體,在培養(yǎng)過程中,培養(yǎng)基中應含有豐富的還原氮,并加入生長素(主要是2,4-D)誘導胚狀體的發(fā)生。待胚狀體發(fā)生后,要轉移到降低濃度或沒有生長素的培養(yǎng)基上進行培養(yǎng),使胚狀體成熟和生長。
胚狀體途徑的優(yōu)點是增殖率高,而且胚狀體既具胚芽又具胚根。因此,可免去生根這一步驟。但目前很多重要作物還不能形成胚狀體,或產生的胚狀體難以形成植株,另外胚狀體遺傳性也容易發(fā)生變異,所以目前除柑桔(Citrus)、油棕(Elaeis guine-ensis Jacq.)和咖啡(Coffea)等少數作物外,都不采用這一途徑。
三、生根
生根是獲得完整植株的一個關鍵。通過側芽和不定芽途徑產生的芽長成嫩枝后(此時的嫩枝叫試管苗),必須誘導生根才能移植。促使試管苗生根的方法通常有兩種。一種是在固體培養(yǎng)基上誘導生根。當試管苗長到2~3厘米高時,將它從基部切下,轉移到只含0.2~0.5毫克/升的萘乙酸或吲哚丁酸的固體培養(yǎng)基上生根。另一種是浸泡的方法,將切下的無根試管苗泡在含有高濃度生長素溶液中,生長素濃度為100毫克/升左右,浸泡時間從幾小時到1天,然后取出接種于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養(yǎng)基上,十天左右即可生根。
以上兩種方法,在更換培養(yǎng)基后,經過幾天,都要將試管苗的瓶口打開,上蓋1~2層紗布,以便于通氣。并要適當加強光照,以增加試管苗的自養(yǎng)能力。
四、移栽
當試管苗的根原基突起或形成幾毫米長的短根時,將其取出,洗去瓊脂,載入有少量營養(yǎng)的人工基質中。移栽后,保持高濕度,避免陽光直射和過大的溫度波動,經過一段逐步鍛煉的過程,再定植到土壤中。
在移栽過程中,試管苗的環(huán)境條件發(fā)生了劇烈的變化,其本身又從異養(yǎng)變到自養(yǎng),葉的光合作用和根的吸收作用需要逐漸發(fā)展。因此移栽時要小心控制,使試管苗逐步鍛煉,最終能在土壤中生活。
第六部分 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苗之污染來源與污染鑒定
一、在組織培養(yǎng)中污染來源
1. 植物本身具有:
(1)植物病原菌 有些作物的病害已被透徹研究,因此在大量繁殖時,可立即檢查出來,但有些則否,造成若有污染時,不知來源為何。
(2)和植物有關的菌類 有修植物本身便會和一些菌種共生,或是寄生于植物內部。
2. 植物所帶入的污染:內在污染源
許多植物表面或大氣中生存的微生物,可經由植物自然的開口或傷口進如植物內部,而有一些兼性腐生菌或絕對寄生菌,可藉由載體或是擁有一些侵入的機制侵入植物內部,依其存在的地方分為
1. 細胞內-inter 2. 細胞間隙-interacellular 種類有:virus病毒、viroids類病毒、prokarytoes原核生物、fungi真菌、柔膜綱(ex:mite)、立克次體。
3. 操作室:外在污染源
在組織大量培養(yǎng)下,除了植物本身外,大部分最有可能的污染來源便是來自操作室。依其可能原因分析為:
(1)空氣
在操作室中,未過濾空氣帶有大量的微生物,隨者操作人員或植株接觸時,而污染培養(yǎng)皿。故在國外對于操作室內空氣的清潔度分為四種等級:
ClassⅠ.沒有容易培養(yǎng)的微生物,和作物之主要病原菌
?、?沒有容易培養(yǎng)的微生物,和作物特殊病原菌
?、?沒有容易培養(yǎng)的微生物
?、?未做檢測
(2)不完全的滅菌設備或技術
因為使用滅菌不完全的設備或是技術,而導致植株或培養(yǎng)皿的污染,例如:有些酵母菌,可避免酒精消毒,還有一些會產生內孢子,而避免火焰消毒。
(3)人員
在整個操作室內,人員可說是最大的帶菌者,其不管在毛發(fā)或是衣服等,都隱藏屬不清的菌。在進入操作室前,最好能將作業(yè)人員清潔處理,然后換上脫鞋,或是將塵土去掉。
(4)細縫的存在 因為若操作室有細縫的存在,則造成外果氣體直接流入,使得空氣中菌數增加。
(5)操作臺上的濾網不干凈 因為使用過久,或不當保養(yǎng),而造成濾網壞掉,而產生更多的污染。
(6)蹣及薊馬的存在 此為珠形網,具有活動能力,能到處跑來跑去。因此常造成散亂的污染。
4.栽培過程污染 在栽培室,組培瓶外和外界氣體交換時,亦會有污染進入。污染機率取決于空氣中帶菌密度與組培瓶空氣交換率。
二、污染的種類及形式
1. 污染的形成 依據污染的來源,可將污染分為三個形式:
a.由植物內部或病原菌所造成的污染 植物內部或病原菌所造成的污染,所呈現是系統(tǒng)性,及從stageo~stage4中都可發(fā)現,而且占有一定的百分比。
b. 在制造時所造成的污染 如因蹣或是空氣中的關系造成的污染,其所表現的方式是散亂(random)性非系統(tǒng)性,且不集中于某一地方,占的百分比也不一定,是機率性。
c. 技術上的失誤 其呈現方式有一定性,例如由此工作臺所生產得植株都被污染,表現為帶狀性,可用卷標方式來追蹤,以進而改善。
2. 污染的來源分類
A、污染的種類,以總體來說可分為下列幾種:
a.病毒(virus)-常存在植物內部。 b.(viroids)常存在植物內部 c.細菌-在組織培養(yǎng)中又分依其來源和所在地方分類如下:
(a) phlem-eimited生長于韌皮部
xylem-eimited生長于木質部
(b)植物病原細菌
(c)空氣中存在的細菌,但因植物有傷口,或是營養(yǎng)豐富的地方,可分為植物表面的細菌或植物內部的細菌。
例如:Bacillus spp.可抗熱,在不完全滅菌的玻璃器皿中可發(fā)現。
(d)菌質體 是一種像細菌的微生物,但是本身沒有細胞壁,可以在培養(yǎng)基培養(yǎng),亦可用特殊的抗生素(四環(huán)霉素)抑制其生長。其種類有microplasm與spiroplasm。
(e)真菌
在植物病害中,真菌所引起的病害特別多且嚴重,且因其會產生孢子,所以會隨著空氣飄散。一旦落于適當的環(huán)境下,一粒小小的孢子便會擴大成一個菌落,污染整個組織培養(yǎng)瓶。例如常見的酵母菌,其菌落為粉紅色,若有其出現,則其污染來源可能來自空氣。
(f)蹣或薊馬 此為細小的微生物,具有活動能力,喜歡吃菌絲。在國內使用期限較久的組培場中常出現此問題。
(g)立克次體 目前未清楚其污染方式。
B、以培養(yǎng)難易區(qū)分污染源
1. 在培養(yǎng)基中易培養(yǎng)菌類 細菌,真菌,蹣。
2. 在培養(yǎng)基中不易培養(yǎng)的菌類 病毒,類病毒,立克次體,菌質體。
在組織培養(yǎng)過程中,常造成污染或是造成威脅的菌類,稱為培養(yǎng)菌類。因常為腐生菌,且營養(yǎng)需求不高(隨便吃,隨便活)所以常造成成本的增加。而且污染后,常使培養(yǎng)基的pH值降低,洋菜無法凝結,而使植物無法生長或是產生有毒物質或副產品,使得植物生長緩慢,或是干脆就在植物上生長。在培養(yǎng)基上不易培養(yǎng)或是不能培養(yǎng)的菌種,就不會造成太大的威脅。
C、各種菌種其主要傳播方式
1. 病毒,類病毒,菌質體-常利用機械或利用有載體傳播。
2. 細菌-可經人力,氣流或水,及昆蟲等傳播。
3. 真菌-亦同上,但孢子可經空氣傳播。
4. 薊馬-同上,具活動力,自由運動,應慎防出現。
D、依其菌落生長出現的快慢區(qū)別
1. 可見的菌落在組織培養(yǎng)中。一些易培養(yǎng)的菌類,其生長特性為快速蔓延整個組培瓶。但此種污染可利用工作人員之視覺觀察將之偵測出來將之銷毀,對后代植株造成威脅不大。
2. 潛藏的菌落-在組織培養(yǎng)中有些不易培養(yǎng)或是在植物內部寄生或共生的菌類或病原菌,在培養(yǎng)時沒有表現出來,但是有存在或只有很微弱的表現,但是未被察覺出來。于是便造成了對后代植株的重大威脅及成本的增加。
其污染未明顯表現出的原因有下列幾項:
a在培養(yǎng)基中含有抗生素,則菌類不易生長。.
b.在培養(yǎng)基中,因植物本身的汁液含有某些特殊的成分例如:單寧酸,因此抑制菌類表現。
c.培養(yǎng)基成分不適合其大量表現,可能因營養(yǎng)需求不同。
c. 本身菌類生長方式不同:
例如病毒為絕對寄生菌,無法在一般培養(yǎng)基中培養(yǎng)。
E、依其植物棲息的地方分為:
1. 植物表面棲息的菌類 如:細菌,真菌。
2. 在植物內部共生寄生的菌類: 如:病毒,類病毒,細菌,真菌,菌質體。
3. 在大氣中游移的菌種 細菌,真菌,蹣。
三、污染種類的鑒定方式
1. 針對培養(yǎng)難易菌種鑒定方式
A、針對易培養(yǎng)的菌種:其種類為真菌,細菌
a.就真菌而言,主要是利用顯微鏡,視其孢子形態(tài)、產孢結構、及菌絲有無隔膜、還有細胞壁之形成加以鑒定。目前亦有使用DNA探針加以分析。
b.就細菌而言,則是利用其特殊的生化反應,或是利用選擇性的培養(yǎng)基。目前亦有如用fatty acid profiling技術和商業(yè)化的test kits加以鑒定。 B、不易培養(yǎng)的菌種,如菌質體,病毒,類病毒。
a.就菌質體而言,主要是觀察其在培養(yǎng)基上菌落的形態(tài)。
b.病毒而言,分析其核酸的組成與例子的外形。 類病毒因沒有套膜,以上兩種常利用其DNA有同源性而做探針偵測。
C、病原菌的偵測
利用柯霍氏法來測其病源性。而利用分子診斷,如血清、ELISA、DNA序列、核酸的探針以鑒定種類。
2. 鑒定菌種常用的方式與應用的微生物種類 方法 目標微生物 無種別性 指示培養(yǎng) 所有可培養(yǎng)的細菌 DNA/RNA 螢光染色法 菌質體及有關原核生物 Leaf dip electon microscopy 長條狀的病毒,其數目較多者亦適用 電泳 類病毒 有種別性 ELISA 細菌及病毒 PALIAS 細菌及病毒 ISEM 病毒 DNA探針 所有微生物 快速診斷的 kits 細菌 Fatty acid profiling 細菌
第七部分 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的應用
快速繁殖優(yōu)良植物株系
組織培養(yǎng)具有時間短、增殖率高和全年生產等優(yōu)點,比大田生產快得多。加上培養(yǎng)材料和試管苗的小型化,這就可使有限的空間培養(yǎng)出大量個體。例如蘭花(Cymbidium)、桉樹(Eucalyptus)、楊樹、秋海棠等植物,用一個莖尖或一小塊葉片為基數,經過組織培養(yǎng),一年內可以增殖到10000~100000株,繁殖速度如此快,說明組織培養(yǎng)對于短期內需要大量繁殖的植物,如引入的優(yōu)良品種、優(yōu)良單株、育種過程中優(yōu)良子代的擴大等,特別有用,而且對一些難以繁殖或繁殖很慢的名貴花卉、果木及稀有植物,同樣具有重要意義。
培育作物新品種
用組織培養(yǎng)方法培育作物新品種,已經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。例如利用組織培養(yǎng)解決雜交育種中的種胚敗育問題,獲得了雜種子代,使遠緣雜交得以成功;用花藥培養(yǎng)和對未傳粉的子房進行離體培養(yǎng),獲得了單倍體植株,從而開辟了單倍體育種的途徑;通過胚乳離體培養(yǎng),獲得了三倍體植株,為改良農、林、果樹和蔬菜的三倍體育種提供了新的方法;此外還有利用原生質體培養(yǎng)及體細胞雜交進行天然突變系的篩選、外源遺傳物質的導入等等。
獲得無病植株
作物的病毒病害,是當前農業(yè)生產上的嚴重問題。尤其是營養(yǎng)繁殖的作物,病毒可以經繁殖用的營養(yǎng)器官傳至下一代,以致隨著作物繁殖代數的積累,病毒不僅綿延不絕,還會日益增多。其結果能使作物退化減產,甚至導致某些品種絕滅。
根據病毒在植物體內分布并不均勻的特點,用生長點進行組織培養(yǎng),結合病毒鑒定,可以得到無病毒植株。這就可以使植株復壯,并能增加產量。在這方面,馬鈴薯(Solanum tuberosumL.)、水仙(Narcissus tazatia L. var. chinensis Roem)、蘋果、梨(Pyrus)和花椰菜(Brassica oleracea var.bo-trytis L.)等作物,都取得了明顯效果。
保存和運輸種質
由于有了組織培養(yǎng)方法,就無需再用一代代保存種子的方法去保存種質資源,而可以將植物器官、組織甚至細胞,在低溫或超低溫條件下進行長期保存。將來一旦需要,就可用組織培養(yǎng)方法迅速進行繁殖。這樣不但大大減少了一代代保存材料所浪費的人力、物力和時間,而且也減少了在保存過程中因管理不善及病蟲侵害所造成的損失。另外,由于用很小的空間保存了大量的種質資源,運輸時也很方便。
輸入您的電話號碼,點擊通話,稍后您將接到我們的電話,該通話對您 完全免費 ,請放心接聽!